國務院日前印發了《“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
***務院日前印發了《“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以提***環境質量為核心,實施***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嚴密防控生態環境風險,加快推進生態環境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提***生態環境管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信息化水平,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夢作出貢獻。到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生產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樣性下降勢頭得到基本控制,生態系統穩定性明顯增強,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態環境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
分析測試百科網就《規劃》中提到的與分析測試行業相關的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推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推動低碳循環、治污減排、監測監控等核心環保技術工藝、成套產品、裝備設備、材料藥劑研發與產業化,盡快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主導技術和產品。鼓勵發展節能環保技術咨詢、系統設計、設備制造、工程施工、運營管理等***化服務。大力發展環境服務業,推進形成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第三方監測、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及環境保護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服務市場,開展小城鎮、園區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試點。規范環境績效合同管理,逐步建立環境服務績效評價考核機制。發布政府采購環境服務清單。鼓勵社會資本投資環保企業,培育一批具有***際競爭力的大型節能環保企業與環保品牌。鼓勵生態環保領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充分發揮環保行業組織、科技社團在環保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過程中的作用。完善行業監管制度,開展環保產業常規調查統計工作,建立環境服務企業誠信檔案,發布環境服務業發展報告。
支持關鍵技術及設備研發
支持生態、土壤、大氣、溫室氣體等環境監測預警網絡系統及關鍵技術裝備研發,支持生態環境突發事故監測預警及應急處置技術、遙感監測技術、數據分析與服務產品、***端環境監測儀器等研發。開展重點行業危險廢物污染特性與環境效應、危險廢物溯源及快速識別、全過程風險防控、信息化管理技術等領域研究,加快建立危險廢物技術規范體系。建立化學品環境與健康風險評估方法、程序和技術規范體系。加強生態環境管理決策支撐科學研究,開展多污染物協同控制、生態環境系統模擬、污染源解析、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生態環境損害評估、網格化管理、綠色***內生產總值核算等技術方法研究應用。
完善環境標準和技術政策體系
研究制定環境基準,修訂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完善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體系,嚴格執行污染物排放標準。加快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源污染物排放標準、燃油產品質量標準的制修訂和實施。發布實施船舶發動機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二階段)、輕型汽車和重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第六階段)、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第四階段)、畜禽養殖污染物排放標準。修訂在用機動車排放標準,力爭實施非道路移動機械***Ⅳ排放標準。完善環境保護技術政策,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范。健全鋼鐵、水泥、化工等重點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加快制定完善電力、冶金、有色金屬等重點行業以及城鄉垃圾處理、機動車船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重點領域技術政策。建立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無害化管理標準和技術體系。
落實三大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以提***環境質量為核心,推進聯防聯控和流域共治,制定大氣、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施工圖。落實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區管理政策,靠港船舶優先使用岸電,建設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遙感監測和油品質量監測網點,開展船舶排放控制區內船舶排放監測和聯合監管,構建機動車船和油品環保達標監管體系。加快非道路移動源油品升級。全面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農用地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為重點,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2018年底前查明農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積、分布及其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2020年底前掌握重點行業企業用地中的污染地塊分布及其環境風險情況。開展電子廢物拆解、廢舊塑料回收、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歷史遺留尾礦庫等土壤環境問題集中區域風險排查,建立風險管控名錄。統一規劃、整合優化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充分發揮行業監測網作用,支持各地因地制宜補充增加設置監測點位,增加特征污染物監測項目,提***監測頻次。2017年底前,完成土壤環境質量***控監測點位設置,建成******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基本形成土壤環境監測能力;到2020年,實現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所有縣(市、區)全覆蓋。
2018年底前建成全***重金屬環境監測體系
加強重點行業環境管理。嚴格控制涉重金屬新增產能快速擴張,優化產業布局,繼續淘汰涉重金屬重點行業落后產能。涉重金屬行業分布集中、產業規模大、發展速度快、環境問題突出的地區,制定實施更嚴格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環境準入標準,依法關停達標無望、治理整頓后仍不能穩定達標的涉重金屬企業。制定電鍍、制革、鉛蓄電池等行業工業園區綜合整治方案,推動園區清潔、規范發展。強化涉重金屬工業園區和重點工礦企業的重金屬污染物排放及周邊環境中的重金屬監測,加強環境風險隱患排查,向社會公開涉重金屬企業生產排放、環境管理和環境質量等信息。組織開展金屬礦采選冶煉、鋼鐵等典型行業和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等典型地區鉈污染排放調查,制定鉈污染防治方案。加強進口礦產品中重金屬等環保項目質量監管。
深化重點區域分類防控。重金屬污染防控重點區域制定實施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規劃,有效防控環境風險和改善區域環境質量,分區指導、一區一策,實施差別化防控管理,加快湘江等流域、區域突出問題綜合整治,“十三五”期間,爭取20個左右地區退出重點區域。在江蘇靖江市、浙江平陽縣等16個重點區域和江西大余縣浮江河流域等8個流域開展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示范,探索建立區域和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與風險防控的技術和管理體系。建立“錳三角”(錳礦開采和生產過程中存在嚴重環境污染問題的重慶市秀山縣、湖南省花垣縣、貴州省松桃縣三個縣)綜合防控協調機制,統一制定綜合整治規劃。優化調整重點區域環境質量監測點位,2018年底前建成全***重金屬環境監測體系。